通识管理

General  knowledge  management

基于国际权威领导力模型和最佳实践,根据企业战略、人力资本等实际情况,针对现有岗位领导者以及高潜后备人才,量身定制领导力发展项目。服务内容包括:搭建基于领导力素质模型的选拔、发展、测评体系;提供课堂培训,领导力发展教练、行动学习、导师制等多种发展解决方案。


明德开讲:知识社会与你(三)




明德开讲.jpg

明德开讲:知识社会与你(三)

 

2017.03.30

 

文|王家骢

 

今天继续跟大家唠“知识社会与你”。

 

昨天我们介绍了知识社会的六大特点。今天开始对这六大特点以及它们给人类带来的挑战分别加以解释。

 

知识社会的第一大特点是,知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首要资源(Primary resource)。这是一个颠覆性的认知变化。

 

这一认知的变化,对所有的理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往的理论再也无法解释诸多社会现象。首要资源的变化,改变了社会阶层的分布,它是流行了几百年的政治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乃至哲学都变得不在那么有说服力。有些理论已经无法解释现实。

 

虽然彼得德鲁克没有直接说他提出了一个新理论,但是他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看世界,让我们多多少少能够看明白这个新世界(makesense of this strange world)。

 

有一位群友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这句话比较准确地描述了学习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的意义。他说,学习彼得德鲁克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有智慧。是的,学习彼得德鲁克的确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有智慧。

 

在以往的社会,主要资源是土地、劳力,资本,(Land, labor, capital)。谁控制了这些资源,谁的财富就可以迅速增加,成为有权有势的人。农业社会,地主阶级控制着土地这一稀缺资源,他们是农业社会的统治阶级。

 

两百多年前,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一部人学会利用资本。用别人的钱,他们购买机器设备,购买劳动力。土地虽然是生产资料,但已经不再是首要资源。地主,手工业者成了打工仔。他们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资本家”服务。社会分化出所谓的资本家和无产者两个阶级。阶级斗争似乎不可避免。

 

泰勒的出现,造成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他提出来的科学管理,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力,也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阶级斗争并没有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这要归功于泰勒的科学管理。

 

随着劳动阶级生产力的提升,社会产生了大量的“认知盈余”(大家可以参考《认知盈余》这本书,樊登读书会特别介绍了这本书)。所谓认知盈余,就是富余的时间。人们有闲暇学习,劳动阶层也有余力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学校学习。经过近百年的积累,知识的积累,让人类社会走到今天的知识社会。

 

知识是如何成为当今社会首要资源的?这还要从对知识的看法开始讲起。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知识只有两种目的。这两种认知形成了两大派系,一派以苏格拉底为代表,另外一派则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的目的在了解自己(Know Thy Self),他认为知识的目的是自我认知。普罗泰戈拉则认为知识的目的是告诉人们该“说什么”以及“如何说”。 这也是西方人所说的“liberal education”。两千多年来,后者的思想占了主导地位。(关于这部分的讨论,各位可以参考彼得德鲁克的《后资本主义社会》)

 

无论双方观点有多大差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盲点,都没有看到知识是一种资源。直到18世纪,人们才开始改变对知识的认知。西方人开始意识到,知识是一种资源。如同天然资源一样,必须拿来用,让知识服务人类,而不仅仅是满足自己。

 

对知识认知的变化给西方带来了三场革命,也可以说这三场革命拉开了中国与西方的距离。

 

三场革命都是从使用知识开始的。18世纪,欧洲人将知识,特别是机械,物理等知识,用到了大型生产上,用机器的力量(machine power)替代了人的力量(man power)。煤矿,纺织行业大量使用机器,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1880年前后,泰勒第一次将知识用到工作上,用来分析如何提高劳动者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并增加收入。科学管理大大提高了劳动工人的生产力,带来的是第二次革命,即生产力革命。

 

又过了60年,到了上个世纪40年代,彼得德鲁克第一次将知识用到了知识上,引爆了第三次革命,即彼得德鲁克自己所说的“管理革命”。这一场革命方兴未艾,依然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管理革命促进了知识生产,又催生了大批的知识工作者。知识产生知识,社会进入了知识生产的良性循环。

 

知识,作为一种资源,与其它自然资源之间有什么差异?它自身又有哪些特性?知识如何获得?这些问题我们明天再谈。


Copyright ©2019-2020 苏州智健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3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