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管理

General  knowledge  management

基于国际权威领导力模型和最佳实践,根据企业战略、人力资本等实际情况,针对现有岗位领导者以及高潜后备人才,量身定制领导力发展项目。服务内容包括:搭建基于领导力素质模型的选拔、发展、测评体系;提供课堂培训,领导力发展教练、行动学习、导师制等多种发展解决方案。


明德开讲:梁漱溟与德鲁克(一)



明德开讲.jpg

明德开讲:梁漱溟与德鲁克(一)

 

2017.04.06

 

 

文|王家骢

 

今天我们开始跟大家介绍《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这本书。

 

可能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要讲一本与管理不沾边的书?

 

选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要大家从这本书里学管理,而是为大家提供一个评判的标准。让每一个人能够做出正确的评价:什么是好的管理。

 

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你做好的管理。是的,是做好的管理,不仅仅是做好管理。错误的管理,做得再好也是坏的管理

 

如果你是一名HRD,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你选优秀的、高质量的培训课程。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员工,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你理解为什么需要有好的管理。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社会,而知识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或者说绝大部分人都是雇员。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在组织里度过自己的大半生。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多人都在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也没有这么多的人如此近距离的接触管理。管理已经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大部分人对管理了解甚少,更不要说如何判断,如何学习以及如何实践管理。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受管理的影响,但是却缺乏准确区分正确与错误的管理,好的与坏的管理的标准与方法。

 

有欧洲彼得德鲁克之盛誉的马利克教授在《管理成就生活》前言中写过这么一段话,“没有任何一个其他领域能够像管理学这样容忍大量的垃圾肆意横行,而毫无反对声音;那些没有逻辑性的毫无意义的管理时尚、虚假理论、浅薄观点以及伪科学任意转播,人们居然不加批评的接受它们。”

 

马利克教授接着说:“管理这种社会职能还没有自己的专业标准,由于专业标准的缺失,才使得各种垃圾看起来多多少少都是有一定效力的、正确的或是可以接受的。然而,这只会导致局面更加混乱,而且产生危害。”

 

因此,非常有必要找到一种标准和评判的方法。

 

要想找到这样一种评判的方法,首先必须弄清楚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管理的目的可能有很多。简而化之的说,管理的目的就是“成就生活”!管理是为了让每一个人在组织中卓有成效,让每一个人“工作的体面,活得有尊严”。管理与人相关,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学习和实践管理必须从生活入手。

 

评价管理的正确与错误,好与坏要看它是否符合人的生活。

 

凡是符合人的生活,帮助人做到畅达溢洋的管理就是正确的、好的管理;凡是不符合人的生活,让人生活得纠结、拧巴的管理管理就是错误的、坏的管理。

 

人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谁能够给我们说清楚一个标准?思来想去,我觉得只有孔子能够做到。

 

如果让我们去读《论语》,读《孟子》,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受古文的约束,没有名师带领,我们很难理解孔子的真谛。需要找一个明白人来替我们做这个工作。我自己认为,这位名师,这个明白人非梁漱溟先生莫属。

 

2013年8月,我曾经在北京做过一次沙龙,题目就是“梁漱溟与彼得德鲁克:兼谈组织建设”。对梁漱溟先生的人品,学识有一些了解。

 

为什么单单选中了梁漱溟先生?梁漱溟与彼得德鲁克又有什么相似之处?

 

首先,他们二位年龄相仿,属于同时代的人。梁漱溟先生生于1893年,彼得德鲁克生于1909年。两个人都非常长寿,都活了95岁高龄。

 

虽然一个生在中国,一个生在欧洲,但是他们两位对人生、国家和社会有着共同的思考与关注。

 

梁漱溟先生在《人心与人生》自序二中说到:“我一生心思力气之用恒在两个问题上,一个是人生问题,另一个可说是中国问题。”(见《人心与人生》第五页)

 

彼得德鲁克在《功能社会》序中说:“作为一个作者,我最为人熟知的是管理方面的著作,在美国尤其是这样。但是,我最初和最首要的关注并非管理,我对管理的兴趣始自我对社区和社会的研究。”(见《功能社会》序)

 

有一种非常有趣的巧合。梁漱溟先生花了50年写出了《人心与人生》,彼得德鲁克则将60年的思考总结为了《功能社会》。可见二位先生在人生与社会问题上下的功夫有多深,用的气力有多大。

 

我们不可能指望用一、两个小时就可以领悟人生和管理的真谛,必须踏踏实实地、认认真真的,刻苦的花一番功夫来学习。

 

研读梁漱溟,学习彼得德鲁克并不是要在知识层面增加谈资,而是要学会应用,用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我一直认为彼得德鲁克先生的管理与中国儒家思想有极为相似的地方。我也一直试图尝试将儒家思想的精华和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做一个比较。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对孔子的研究很肤浅甚至说没有什么研究,这件事拖到现在。直到通过樊登读书会了解到梁先生还有这么一本书。

 

梁漱溟先生把儒家的内在精神分为十三个方面:仁、乐、讷言敏行、看自己、看当下、反宗教、毋意必固我,非功利、非刑罚、礼乐、孝弟、不迁怒、不贰过、天命。十三个方面,共计十四个态度。识别一个管理的好与坏,最好看看它是否符合这十三个方面,是否这十四个态度。

 

我希望从以下几个角度带领大家研读《梁漱溟先生讲孔孟》并结合彼得德鲁克的思想来学习。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一)首先,学习一个方法。讲述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时,经常遇到的挑战是,如何学习彼得德鲁克,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甚至还没有找到一种入门的方法。

 

读了《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之后,让我找到了一种正确的研习彼得德鲁克的方法。我们不能够从彼得德鲁克的思想上去学,而要从彼得德鲁克的生活入手。毕竟彼得德鲁克的所有管理思想都源于他的咨询生活。(参见“第四章:方法”)

 

二)好的人生,最应该体现一个字“仁”。梁先生认为所谓“仁,就是一切的对”。正确的管理应该是一切的对(人生不应该是拧巴的,工作也不应该是纠结的)。

 

三)正确的人生态与正确的管理方法

 

四)管理之理,到底是什么“理”?

 

物理,情理,伦理

 

这个学习过程可能需要分几次完成。希望大家可以坚持,有耐心。


Copyright ©2019-2020 苏州智健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3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