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管理

General  knowledge  management

基于国际权威领导力模型和最佳实践,根据企业战略、人力资本等实际情况,针对现有岗位领导者以及高潜后备人才,量身定制领导力发展项目。服务内容包括:搭建基于领导力素质模型的选拔、发展、测评体系;提供课堂培训,领导力发展教练、行动学习、导师制等多种发展解决方案。


德鲁克的管理是“治未病”




德鲁克的管理是“治未病”

 

2017.05.09

 

文|王家骢

 

最近有一个感悟,我觉得彼得德鲁克老先生的管理像中医,是温和的调理,是治未病。而中国现在的企业,由于一直没有注意健康的问题,过去几十年一直在胡吃海塞,吃出了一身的病,需要西医。开刀动手术,甚至急救。

 

企业虽说得了病,现在开始调理来得及,还有救,再过十年,恐怕真的没救了。病入膏肓,再神奇医生也难“妙手回春”。中医常说“治病,救不了命”。要死是拦不住的。

 

有人说“思维不变,如何调理”?

 

是的,思维不变,是没有办法采取行动的。一个病人讳疾忌医,你如何给他看病呢?所以宣传,提高认知,很重要。还有现在“假中医”也太多,甚至跳大神的都出来混。最好的方法还是去读彼得德鲁克的原著,更不要听我瞎咧咧。

 

既然说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好比中医,总要找出一些证据。

 

我试着做一些总结,大家可以帮助补充。

 

首先,彼得德鲁克将企业看作是一个生命有机体,一个活物。他称自己为“社会生态学家”,他说“企业是社会的器官”,“管理是组织的器官”。这些都是生物学语言。

 

企业也是一个人工生命体。看一个生命体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看。要用生物学的眼光,而不是物理学的眼光。生物学是动态的,机械物理是静态的。物理是一种精确的科学,生物学则无法量化,起码很难量化。任何人都无法为生命称体重。生命更不可以用效率来衡量。企业是一个生命体,衡量的标准是效能。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强调“效能”(effectiveness),不过分强调效率(efficiency)。

 

其次,机械式思维是线性思维,机械式思维认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很容易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但是我前几天说过,线性的东西只能朝一个方向走,事物一拐弯,推理就出了边界,回不来。生物学中没有一个简单的因果线性关系。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很难分清楚。生物学的看法是互为因果。彼得德鲁克说“今天的问题解决方案是明天问题的来源”。(Today's solution is tomorrow's problem)

 

其三,生态系统需要的是预防的思维方式,是居安思危的思维方式。这要求管理者必须培养动态思维。我在讲课时经常说,企业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存在一个悖论,这个悖论是容易发现的问题很难解决,容易解决的问题很难发现”。人体内的癌细胞,在一开始时很容易治愈,但是很难发现。如果癌病变已经积累成巨大的肿瘤,不需要检查都可以感觉到,治愈就很困难。有些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里日子一直过得很好,但是抗打击能力很弱,一旦遇到风吹草动,金融危机,就很难应对。

 

其四,生态式思维总是将企业看成是多维度的。生态式思维重视平衡与和谐。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起码有五个维度,经济维度,社会维度,员工维度,权力维度和时间维度。管理必须平衡这五个维度。彼得德鲁克还提出管理的八个目标,市场目标,创新目标,资源目标,绩效目标,财务目标,员工成就感目标,社会责任目标等。这几个目标有些是有形,有些是无形的。有形的目标容易管理,无形的目标很难管理。但是无形目标做不好,会带来有形目标的损失。员工缺乏成就感,会将负能量转嫁给顾客,顾客不满意,会用脚投票,跑去买竞争对手的产品。企业的市场份额就会减少。市场份额是可以量化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有形的。

 

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时间关系不再一一列举。

 

中国人本该更容易理解彼得德鲁克的思想,接受他的思维方式。不幸的是,近百年来,受西方思想的冲击,国人已经几乎忘了老祖宗的智慧,当西方人已经开始朝东方转的时候,我们却还追着西方的思维跑。让我们来看看西方人的思维在发生什么变化?

 

科维,即《七个习惯》的作者,临终前写过一本书叫《第三种选择》,顺便说一下,我推荐的十二本书中就有这本书。他认为,第三种选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第三种选择简单的说,就是一分为三,虽说不完全是中庸,但是离中庸不远。

 

爱德华·德博诺,《六顶思考》的作者,提出“平行思考”,将对抗性思维变成有意义的创新,其实也在强调“第三种选择”。

 

彼得·圣吉,奥托·夏莫,是《第五项修炼》和《U型理论》的作者,他们都对中国文化,特别对儒家、道家的思想非常崇拜。U型理论中提出的七证法,知、止、定、静、安、虑、得则是出于《大学》。

 

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凯文·凯利,他的《失控》这本书,在中国引起了轰动。失控,out of control,还有“走出控制”的意思。机器是可以控制的,人,除了自我控制之外,是无法控制的。彼得德鲁克则强调每个人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梁漱溟先生更是把问题看的透彻,他认为,西方的东西不过就是希伯来和希腊的那点东西,虽说可以解决人对自然的问题,但是在人对人的问题面前却显得束手无策。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都与人相关,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也来自人,来自知识员工。管理人只能用情理。物理替代不了情理。用物理解决情理的问题,百试而无功。

 

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中国古人讲究养生,讲究治未病之病。医术高超的医生“门可罗雀”,医术平平的医生“门庭若市”。彼得德鲁克也说一个管理好的工厂总是非常安静的。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的企业,管理一定有问题。

 

以上几点仅供参考。给大家一点“food for thought”。


最后提醒一句,我讲的这些话都是说给我自己听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有一个出路,我不期望这些话会有什么影响力。为什么呢?看看社会上的现象就好了。每个人都说中医好,但是得了病立马跑到医院去打吊针,为什么呢?见效快呀。

 


Copyright ©2019-2020 苏州智健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3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