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治未病”,还需要哪些条件?
2017.05.11
文|王家骢
能力是意愿的基石(Ability to do is the cornerstone of willingness)。我们昨天讨论了不愿意“治未病”的心理原因,如侥幸心理,believe against beliefs等。今天想与大家讨论一下能力因素。不做“治未病”还与能力相关。要想做“治未病”这件事,我们需要哪些能力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彼得德鲁克的钢琴老师曾经对他说,也许你的钢琴永远没办法弹得像莫扎特那样熟练,但是你没有理由不练习音阶(scale)。也许我们永远不会像彼得德鲁克、巴菲特等人那样有远见,那样智慧,那样未雨绸缪,像黄帝、岐伯、华佗、扁鹊、孙思邈等人那样“治未病”,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探讨和学习他们的方法。
远见,洞察力,把握趋势变化的能力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生活态度,与知识多少无关。有知识的人未必有智慧,没学历的人未必不智慧。大学教授有的是知识,书读了一大堆,但是有些教授做出的蠢事三岁孩子不如。农村的老妪,大字不识一筐,但是超级有智慧。
也许有人问,何处寻得大智慧?
先来说哪里得不到智慧。彼得德鲁克说"education gives you neitherexperience nor wisdom"。显然从书本中即得不到经验也得不到智慧。当然书本知识可以提供获得智慧的工具。比如,识字可以让你读到他人的智慧,读到他人的智慧,不到表就成了你自己的智慧,还要不断实践,体验才能将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智慧。
我常说,教育不等于学习,知识不等于智慧,知道不等于得道。获得智慧的唯一途径是接近大自然。农村的大爷大妈最接近土地,整天与大自然打交道,所以他们可以说出非常朴实的道理。
他们不违背那个“道”,所以可以有成就。
一个有智慧的人,了解nature and human nature,他们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去了解天性和人性。做管理不了解人性的特点,可以说寸步难行。毕竟企业是有人组成的,没有了人,企业就是个空架子。
一个有智慧的人,试图战胜人性的弱点(human nature),却尊重天性,尊重自然。(He fights his own nature, but obey the laws of nature)。人性的弱点是恐惧与贪婪。自然的规律或法则是“生老病死”,诸事无常,即万事万物都在变。
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包括“时-空”,时空不是割裂开来的,更不是人可以割裂开来的。西方受牛顿经典物理的影响,只看到空间而没有看到时间。看不到时间就看不到生命,生命即时间,时间即生命。
了解人性,知道“一”的概念,就可以明白为什么“雇一个帮手,来的是整个的人”(Hires a hand, the whole person comes)。一个完整的人,既有物质层面的需要,也有精神层面的需求。在管理中,将员工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分开,甚至认为员工是纯物质的,只要满足物质需要,给他们发工资,给期权他们就会卖命工作。这种想法不是愚蠢的也是过于天真。
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自然界没有直线,没有捷径。世界是圆的,不是扁平的。诚如彼得德鲁克说,我的客厅好像都不平,我很难走直线(My living room does not seem to be flat to me, I have troublewalking straight)。
我前几天说,西方人对世界的认知已经发生变化,然而国人却还盲目的跟着西方过去的思维跑。实在是可怜。
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用“一个对西方来说极为新颖的思想,以叛逆者的姿态宣布了这样一个结论:我们的物质世界,不是牛顿所描绘的机械的世界,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大型纪录片《黄帝内径》中的一段话。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彼得德鲁克一直认为相对论虽然已经出现一百多年,但是却尚未成为西方的主流世界观,他认为未来的管理一定要跳出机械论,用生物学的观念做管理。他自己已经在实践,他称自己为“社会生态学家”。他看管理是一个结构(configuration)而非一个线性机械模式。
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时间的滞后效应。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时间一点一滴的积累。恰恰因为时间的滞后效应,多数人才或忘记自然结果,存在侥幸心理。中国人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是不是在警告我们不要忽视各种法则及其带来的后果呢?
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知识在书本外。他不会盲目相信书本知识。“尽信书不如无书”。他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自主)的思想。梁漱溟先生说,我只是有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主张,不愿意被别人的思想左右。因为有自己的主张,他才能够写出类似《人心与人生》这样伟大作品。有智慧的人是孤独的人,他是人生的旁观者。不愿意被身后人群的流动而推着往前走。彼得德鲁克在十几岁时,就已经意识到被动做事的痛苦。
一个智者用会问,我的贡献是什么?一个愚者会问,我的报酬是什么?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强调,每个人都要关注贡献。美国总统肯尼迪有一句非常著名的演说词,“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your country”, 不要问你的国家可以为你做什么,问你可以为你的国家做什么。套用一下,我们可以这么说“Asknot what your compan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mpany”.不要问公司可以为你做什么,问你可以为公司做什么。当然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你应该问的是我可以为员工做什么,让他们有成就。这就是彼得德鲁克说的“Make worker achievable”。
一个智者知道,只有优势才能够把人领到最高峰。发挥优势,让弱势变得无关紧要应该成为管理者的座右铭。
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自然与数的关系,他知道改变一件事情,改变所有的事情。凯文·凯利在《失控》里讲了一个案例,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摘掉一支蘑菇,拿走一只松鸡,都有可能破坏整个生态平衡。管理是动态的,用静态思维看管理,就永远无法理解问什么在团队中,对一个人的褒奖,处罚,弄不好会影响所有人的士气。
智慧不可以教,但是可以学。如何学,只有自己知道。还是那句话“Nobody can teach youanything, but only you can learn”.
Copyright ©2019-2020 苏州智健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3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