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CA、《幸福的方法》、德鲁克管理与你(七)
2017.07.14
文|王家骢
一个人幸福不幸福主要与思维方式相关,对同一件事物的解释不同,感受也不一样。例如,人生是苦,还是乐?说它苦,就是苦,说它乐,就是乐。一旦有了前定的思维,我们就会去找证据。我们会在五秒内形成一个成见,(更多的时候是偏见),剩下的时间就是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成见。
形成成见或偏见是快思考,寻找证据是慢思考。快思考是直觉,直觉来自身体,情感,情绪,是脖子以下的那部分。慢思考是分析,计算,来自脖子以上的,即大脑。
大脑与身体,所谓的“脑、心、腹”是一体的,不可以分割的。单纯依靠任何一面都不能帮助我们正确的思考。直觉,身体的感受会让我们产生一个思想,一种认知,然后大脑才会启动去分析。
东、西文化各有利弊,各有千秋。不可以厚此薄彼。要在二者中找到平衡。中医强调“阴病治阳,阳病治阴”,上火了,除了吃点泻药,下火之外,还要滋阴。在思维上,我们要做的是补不足,不损有余。自己擅长的要保留,不足的要补上。
在思维上,中国人擅长的是快思考,我们非常重视直觉,情感,心学。这些可以让我们产生很多的主意,想法,点子,我们也很有激情。点子多,思想活,这是创新的第一步。但是只停留在这一步不能完成创新。
有了想法之后,要启动慢思考,去分析完成一件事的步骤,所需的资源,人财物,可能遇到的困难等等。慢思考,也是逻辑分析能力。做这些事很难立刻见成效,做这些事要按部就班。在一个急功近利的组织或社会,慢思考很难被接受。
培训时发现,很多学员对学习方法非常不耐烦,他们认为直接告诉我结果,给我答案就行了,费那么大劲讲方法干什么?有些讲师为了迎合学员的偏好,会直接给答案。有了答案,学员心满意足,评估分数自然高,于是这样的讲师下次还有机会。认真讲方法的讲师,都过于“迂腐”,学员评价不高,自然下次就没有机会。劣币驱逐良币,恶性循环。
虽然有了答案,但是没有掌握方法,下次遇到问题还是不知道该怎办。只能等下次培训,引进知识和答案。仅仅依赖引进技术或管理方法的企业不会有发展前途的。个体也一样。
也许有人会问,快思考,慢思考,与幸福的方法有什么关系?我自己认为关系大矣。
人之所以感到不幸福是因为思想上有压力,有困惑而苦于找不到出路或答案,无法做决策。只有了解了困惑的来源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当今管理者在工作中遇到的不幸之一是员工队伍不好带。
他们抱怨说“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问他,“为什么队伍不好带?”,他回答说“因为人心散了”。
再问,“为什么人心散了?” 他回答说“因为队伍不好带呀”!
这种逻辑上的循环解释只能让管理者陷在思维泥潭中出不来。
员工不好带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感受,直觉,是快思考。但是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不启动慢思考,永远无法找到答案。
现在,启动你的慢思维,分析一下,员工队伍不好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很久没有人给答案)
看样子,我们已经进入了慢思考模式。一旦我们启动慢思考,答案就不会像雪片一样快速飘来。
我们以前说过,现代企业大多从事的是知识型工作,员工也是知识工作者。知识工作者有他们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员工队伍不好带。
除了知识工作者的特点之外,员工队伍不好带也与管理者的心理学相关。
《幸福的方法》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这一点我们不需要再次重申。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无完人”,认为人“有局限性”,他们相信在管人带队伍时只能是一种权衡(trade off)。消极心理学认为“人有完人”,“人无局限”,他们希望找到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法(solution)。
最佳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呢?就是“找”。如果这批员工不合适,执行力不强,那是因为我还没有找到最合适的人。最后的结果是一批一批的换人。这是一种“finding mindset”的心智模式。企业频繁换人,造成人力资源管理成本过高,企业自然很难有利润。
如果我们接受“人无完人”,权衡的结果就是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让每个人的弱势变得无关紧要!这种心智模式被称之为“cultivatingmindset”,培植。
大家想一想,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是基于哪种心理学呢?学会了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是否可以让一名管理者感到幸福?获得思想的自由?
有人说,今天的内容有点难。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一个快思考,慢思考的实例。提出这个问题启动的是快思考,快思考就是创造一种觉察。当我们觉察到了今天的内容有点难,接下来要启动的是慢思考,分析一下,为什么我觉得难?让我觉得难的原因是什么?是老师在胡扯,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他在胡扯,我该怎么办?如果他说的有道理,我又该怎么办?这就是决策了。
今天的内容的确有点难,也有点杂,它涉及的领域很多,但是在VUCA时代,简单思的维,单一的知识是否能够解决问题呢?如果不能,我们该怎么办?
请进入你的慢思考模式…….。
Copyright ©2019-2020 苏州智健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3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