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二)
2017. 07. 17
文|王家骢
十八、九岁时,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越是早熟的人,世界观形成的就越早。
我一直认为彼得德鲁克是一个早熟的天才,他的成长是在一种宽松环境下的“野蛮生长”。这种“放养”方式成就了这位伟大的天才。如果当年彼得德鲁克的父亲一定要求他去学医,我们会有一位杰出的医生,但是世界进步可能会放缓五十年。一个伟大父亲,非功利的家长对于孩子成长十分重要。
在他十七、八岁时,彼得德鲁克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关于“政治、社会理论及政策方面的书籍”。没有人告诉他该读什么书,完全是他自己的一种兴趣。他的兴趣,也许是直觉,将他的注意力引向“社会、政治”。
彼得德鲁克读的几百本书中,包括埃德蒙•伯克的《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和费尔迪南•滕尼斯的《社区与社会》。虽然他没有说,但是有理由相信,他还读过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等著作。
这些著作中的观点成为他思想体系的支柱。是的,彼得德鲁克是有自己的思想体系。他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甚至哲学体系。他不会人云亦云。这种“旁观者”的性格在他十三、四时就形成了。
彼得德鲁克自己说伯克对他的影响巨大。
伯克对彼得德鲁克以及他的管理思想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需要一个简单的剖析。
熟悉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的人知道,有几个观点自始至终贯穿其所有著作,如,去集权化,目标导向管理(MBO),创新,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企业的社会责任等。
彼得德鲁克的政治主张是保守主义,他的社会观念是建设一个“可以忍受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为什么彼得德鲁克能够产生这些思想?伯克对他的影响有多大?还要从伯克其人说起。
埃德蒙•伯克是爱尔兰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政治思想家,生于1729年,卒与1797年。其主要著作包括《与美国和解》、《为自然社会辩护:检视人类遭遇的痛苦和邪恶》、《论崇高与美丽概念起源的哲学探究》、《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其中最著名的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该书写于1790年,法国大革命的第二年。
政治上,埃蒙顿•伯克是保守主义者。保守主义者都是人性有限论的持有者。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这些与管理有什么关系?说了这些我还是不懂彼得德鲁克为什么会提出他的那套理论,伯克与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有什么关系?
各位看官,还请耐心听我分析。
在读彼得德鲁克的著作时,我也曾经有过与大家类似的怀疑。这种疑惑困扰了我很多年,直到最近在于大家分享《幸福的方法》时,才为自己解了这个困惑,找到了答案。问题的答案在《观点的冲突》一书中。
《观点的冲突》(A Conflict of Visions)是美国黑人政治学家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1987年出版的一本书。
在这本书中,索维尔对西方社会冲突,政治主张异见做了详细的分析。索维尔认为,西方的保守派与自由派之所以意见不同,关键在于他们对人性(human nature)的看法不一致。
他把对人性不同的看法归纳为两种不同的vision(观点,视觉)。一种是Constraint vision,有限性;一种是unconstraint vision,无限性。
两种观点形成了西方的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政党也分为保守党和自由党。
在这里要做一个声明,我将两个观点做了异常的简化。如果想了解详细内容,还请各位参看原著。
有限论认为,人性,就像自然规律一样,是天生固有的,不可改变的,人的天性是利己的(自私的),人天生不完美,不可以改造,只能在一个有效的系统中做一种交换(trade-off)。交换就是不让人的弱点暴露出来。交换的方法要法律作保障,要依法治理,系统中要有平衡机制(Check and balance)。
(注)关于利己利他,我自己的观点是这样的。人有利己的一面,也有利他的一面。这与人生的目的相关。人生的目的是个体生存与种群繁衍。个体生存是利己,种群繁衍是利他。西方人喜欢绝对化的看事物,所以会产生对立。
无限论相信,人通过改造可以成为完美的人,但是个体的人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无限论者不相信去集权化的系统(decentralization)可以给人带来什么好处。组织系统是不完美的系统。他们相信克服不完美,一定有某种有效的解决方案(solution),这是一种绝对化的思维。如果这系统不完美,就要通过革命推翻它,重新找到一种方案,重新建立一个体制。他们相信人可以被完美化(perfectible),这个完美化的过程需要一群有道德人的来影响他们,帮助他们做选择,这群人可以代表他们的利益,替他们做决策。
希特勒持有这种观点,他认为日耳曼人是最完美的人种,其他人种都是“垃圾”,特别是犹太人。根据希特勒的这些观点,彼得德鲁克成功预测希特勒,在其谎言破灭后,一定会屠杀犹太人,实施最后解决方案(final solution)。
无限论是导致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无论是伯克还是彼得德鲁克都认为革命只能造成破坏,而无法建立起新秩序。社会要在变革与稳定中做好平衡,是伯克的主要政治观点,彼得德鲁克接受了这一个观点。《管理的实践》,《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等著作充分体现这种观点。
在西方,无论是有限论者还是无限论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认为人是理智的,能够趋利避害,能够计算利害得失,都能够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做出正确的选择。亚当•斯密认为人是“经济人”。他的经济学也是基于“经济人”的观点提出的。
虽然彼得德鲁克在政治是保守主义者,但是他无接受“人是理智的”(rational)的认知。他认为,东方人的观点,“人是非理智的”才是人的本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读者会感觉彼得德鲁克的思维更接近东方人思维的原因。
在《经济人的末日》一书中彼得德鲁克反驳了人是物质的,是理智的观点。他认为希特勒的极权主义之所以能够盛行,问题就出欧洲人对自己的认知上。
在企业中,如果管理者认为员工是物质的,只要给钱,只要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求,他们就会为企业努力工作,就会幸福,他们将会遇到“rude awakening”。
持有无限论的管理者在管理中会认为,如果一个员工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他们可以采取最终的解决方案。最终的解决方案(final solution)就是解聘他。企业频繁解聘人,既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更不利于个体的幸福感。
彼得德鲁克对人的看法并非是西方的一分为二。一分为二的观点认为人不是物质的,就是精神的。彼得德鲁克认为,人生活在物质与精神之间,而物质与精神好比是南北两极,永远不会重合。人生活在一种紧张的关系中。平衡二者,人才可以幸福。企业只要帮助员工平衡二者的关系,员工就会幸福,幸福的员工才有创造力。
简单地说,彼得德鲁克的心理学更接近东方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而他对人性的了解完全来自他对人的观察。他将企业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室,将人,特别是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弗洛伊德的病态心理学,更不是华生、斯金纳等人的行为心理学。
既然彼得德鲁克不承认人是“经济人”,也反对“集权化”管理,他对人的看法是什么呢?他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呢?我们明天再说。
Copyright ©2019-2020 苏州智健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3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