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管理

General  knowledge  management

基于国际权威领导力模型和最佳实践,根据企业战略、人力资本等实际情况,针对现有岗位领导者以及高潜后备人才,量身定制领导力发展项目。服务内容包括:搭建基于领导力素质模型的选拔、发展、测评体系;提供课堂培训,领导力发展教练、行动学习、导师制等多种发展解决方案。


《每日德鲁克》第四十篇:个体存在如何可能?



《每日德鲁克》第四十篇:个体存在如何可能?

 

2017.12.24

德鲁克日志.jpg

提示:本章节的原文出自《The Ecological Vision》。今天的话题非常“烧脑”,在这里,德鲁克提出一个非常哲学的问题,人的存在如何可能?(How is human existence possible)。对于这类问题,我没有发言权,建议大家读一读《不时髦的克尔凯郭尔》全文。

 

 



文|王家骢

 

也许有人好奇,德鲁克毕生的工作都围绕社会、人和社区,也就是都是围绕物质世界写的,为什么要写这么一篇关于存在主义,精神层面的文章?德鲁克在《生态愿景》中写道,“写《不时髦的克尔凯郭尔》是为了证实个人的存在,以及个体精神层面的存在。是为了声明仅仅有(物质)社会还不够。”(读者可以参见昨天的《回归精神价值》)

 

社会是物质的,人一定要在社会中生存。在社会中,人只有其社会角色、责任,只是一个公民,个体并不存在。但是在精神层面却只有个体,没有社会。台湾女作家张德芬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意思是说人在精神层面是孤独的个体。精神与物质好比是南北极,永远不会重合在一起。如果说人身是物质,人心是精神,身心割裂,不能做到身心合一,作为个体会感到极为恐惧。个体存在于精神层面,而他又生活在一个只有公民,没有个体的社会中,这给人造成困惑。“个体存在如何可能”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克尔凯郭尔认为,个体只能存在于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张力”(tension)中。在这个“张力”中,人能够同时作为精神个体与社会公民而存在。克尔凯郭尔给出的解决方法是要有“宗教信仰”(Faith)。


对于中国人来,宗教信仰不太现实,我们可以采纳李泽厚先生的建议,以美学替代宗教。从美学中,我们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在物质与精神世界找到平衡。

 

行动要点:找几本关于美学的著作,如李泽厚的《历史本体论》,《该中国哲学登场了?》来看一看。



Copyright ©2019-2020 苏州智健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3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