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德鲁克》第四十一篇:信仰可以使人死,亦可以使人生
2017.12.25
提示:本章节的原文出自《The Ecological Vision》。这是《德鲁克日志》中关于克尔凯郭尔的第二篇讨论。依然如昨天所说,建议大家读一读《不时髦的克尔凯郭尔》全文。
文|王家骢
德鲁克开篇就说“我的工作确实是完全属于社会的。但我立刻意识到若是追溯到遥远的1928年,我的生活不是也不可能是完全属于社会的,那时的生活还有着一个超越了社会的存在维度。可以说,我的工作一直以来是完全属于社会 - 除了这篇关于克尔凯郭尔的文章以外。”
这是一篇关于生死问题的讨论。为什么德鲁克如此关心生死的问题?这个问题与每个人有什么关系?与管理又有什么关系?
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人不仅生活在社会里,还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精神生活是超越“社会存在维度的”。在社会中,人是依赖的,在精神世界人是独立、自主的。如果相信人生只有社会层面,没有精神层面,独立、自主就是一句空话。就只能相信一切痛苦只有靠“社会救助”,就会把自主权交付给他人。如果这样做就失去了个体的存在,失去自己的identity。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期、大动荡时期,变革带来混乱及不确定性。自然灾害,人为的恐怖事件比比皆是。在一个灾难与恐怖遍布的世界,“能够去死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解脱”。也许在这样一个时代,选择生可能更需要勇气与决心。人不能只想如何死,更要想如何生。如何让生成为可能?
“尽管克尔凯郭尔的信仰并不能逾越人类存在的可怕的孤独、孤立与不协调,他却可以通过将它变得富有意义而使信仰易于接受。极权主义信条的哲学会使人去死。低估这种哲学是危险的,因为在充满感伤与痛苦的时代,由于灾难与恐怖的缘故,能够去死也是件很了不起的解脱。”但只是不低估还是不够的。必须找到一种能够使人“生”的方法。
克尔凯郭尔提出“相信上帝最终的陪伴”,这样可以让一个人不感到那么孤单,对由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有效,但是对于没有或缺乏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意义不大。
我们该怎么办?作为中国人,我们可以从哪里找到生的力量?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也许可以为指出一条道路。
行动指南:社会的救赎往往难逃失败的命运。为自己找到一种意志,既能维系你在社会中的存在,也能使你作为人的本体而存在。
Copyright ©2019-2020 苏州智健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3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