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管理

General  knowledge  management

基于国际权威领导力模型和最佳实践,根据企业战略、人力资本等实际情况,针对现有岗位领导者以及高潜后备人才,量身定制领导力发展项目。服务内容包括:搭建基于领导力素质模型的选拔、发展、测评体系;提供课堂培训,领导力发展教练、行动学习、导师制等多种发展解决方案。


未来的管理是“非常识”管理



未来的管理是“非常识”管理

 

2018.01.14

 

文|王家骢


“失控”的时代,常识已经没用。

 

今天聊一聊“非常识管理”。


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未来管理是非常识管理1.jpg




这张截图,是我今年1月2号收到一位原来同事的求助。他说:Jackson, help. 我们要培训。

 

我问了他一些问题,用我脑袋里的一些“常识”作分析,发现,他的这个培训需求我居然满足不了。因为该公司遇到的问题,都是新问题,是现有公司不曾遇到的问题。

 

公司的情况是这样的。公司现有45人,去年七月开始组建,到年底就融到一个多亿资金,员工士气高涨。从一般管理培训的角度来看,公司没有什么问题。这个朋友提出的需求是,流程设计、公司结构治理,人才培养三大问题。

 

他的担心是公司一旦上市,员工可能会产生骄傲情绪。

 

目前公司没有组织架构。这个架构该如何搭建,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是有一条我很清楚,就是原来那一套不管用。

 

他希望招聘一个HRBP,但是我问了一圈,却没有人可以接这个职位。

 

后来我跟这个朋友说,既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不如我们自己来”。至于后续如何与他合作,不是今天要讨论的重点。我想说的是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发。

 

中国已经进入一个“企业家社会”,一个创新型社会。以往的“常识”,尤其是我们这帮老家伙的知识,已经根本无法满足新兴企业的需求。

 

在一个“无常”的商业世界,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管理常识”。

 

所谓“常识”就是那些众所周知的知识。

 

管理中众所周知的是,“管理就是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这是MBA课程告诉我们的知识,也是很多MBA出身的经理练就的内功。

 

但是VUCA时代,已经废了这些内功。

 

计划跟不上变化。企业很难知道未来六个月会发生什么事情,更不要说未来六年将如何。

 

计划只有在不变的情况下才可能实施。如果真的按照计划实施,那一定是“有计划地实现失败”。

 

企业需要组织各种资源实现目标。但是现有的组织结构已经完全无法满足变化的需求。以往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集权式的、中心化的结构。但是这种结构不利于创新,更不利于信息的流动。信息流动是多向的,而非自上而下的、单向的、线性的。企业也不可能是现在大家相信的“网状”结构。网状结构还是物理的,网状结构还可能导致没有人可以做决策。企业不应该没有最终决策者。没有最终决策者,就没有人可以承担最终的责任。

未来管理是非常识管理2.jpg


控制就更是无稽之谈。在一个“失控”的时代,任何试图控制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过去的激励制度、绩效考核、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也越来越无效,起码是低效的。

 

这些“常识”都已经被废掉了,未来的管理该怎么做?

 

这就要求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管理知识体系。这些知识,目前来看都属于“非常识”范畴。这些知识并未得到充分的普及,起码在中国是如此。

 

新的管理知识体系一定是建立在人文社会学科,而非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之上的。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就是我们这段时间一直讨论的“liberalarts”。

 

liberal arts的培训,即“通识教育”。Arts是一种技能,是doing。科学也是一种技能,不过它是thinking(想)。在知识时代thinking与doing不可分家。未来的管理一定要加强doing(做)的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识教育”的内容也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古希腊的“通识教育”包括三种语言技能,与四种数学技能。三种语言技能是“语法、修辞、逻辑”,四种数学技能是“算术、几何、音乐、天文”。

 

这些知识已经变得“无用”。随着社会对“实用技能”要求的变化,“通识教育”的内容变成了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包括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历史、文学等。

 

很多人会问,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如果我们了解了组织的性质,就知道这些知识的用途大矣。

 

组织的性质什么?管理涉及到哪些知识?是否有一个书单?是否有学习的捷径?我们明天再给答案。



 


Copyright ©2019-2020 苏州智健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3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