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管理

General  knowledge  management

基于国际权威领导力模型和最佳实践,根据企业战略、人力资本等实际情况,针对现有岗位领导者以及高潜后备人才,量身定制领导力发展项目。服务内容包括:搭建基于领导力素质模型的选拔、发展、测评体系;提供课堂培训,领导力发展教练、行动学习、导师制等多种发展解决方案。


拉闲篇:从150说起



拉闲篇:从150说起

 

2018.02.07

 

明德学堂群友

 

【提示:组织内部的连接如何可能?群友王丹维老师转发了一篇文章。根据这篇文章的部分内容我们进行了一番对话。这是明德学堂群友一段聊天记录。希望对你有些启发。不过在读文章之前,建议你最好先读一下阅读原文中的文章。对你理解“拉闲篇”会有帮助。】

 

这些数字很有意思,比如说150,为什么要将组织控制在150人内,背后的理由是什么?有什么可以突破的方法?

 

150应该是个虚拟的群体数字。可多可少。

 

嗯嗯,这个数字的确可多可少,但是为什么组织人数不能多于150,或者超过150就会出问题?

 

心理学的解释,聚居时代的部落,大多几十个人,100人算大团队了,最多不超过150人。

 

比如我们手机通讯录那么多人,或者微信那么多人,经常联系的其实很少。这里指的是“熟人”。也就是大家互相了解,有大致相同的利益和目标。

 

应用到管理上,150法则。强调的是这个数字以内的组织,可以以情感和关系维系,然后是规章制度。

 

比如领导可能熟悉每个人的生日,爱好,甚至家庭背景。员工也会因为情感更愿意付出。一旦超出150人,领导情绪脑就无法维系。

 

曾经有个案例:应该是美国的一个企业家,只要公司超过150人,就另行组建团队。

 

但互联网时代,人际关系的构建和维系方式都变了,“熟人”的定义更不知如何界定。

 

首先,要感谢王丹维老师发出来的帖子,非常能够引发思考,其次感谢刘长青老师的分享,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问题。学习了。

 

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即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为什么150人通常被定义为有效组织的人数上限。

 

相信很多人读过《人类简史》,这本书给出了非常好的答案。

 

我们知道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当然,也有不同的说法,比如说柏格森就有“创造进化论”的论述),在猿的社会,动物之间的情感沟通是依靠相互梳理毛发,个数在100之内,动物之间的链接是强链接,一旦数量超过一百,无法相互照顾,链接就变成弱链接,或者就“失联”了。

 

所以黑猩猩的群体很难超过100,超过100就会分群。

 

而人类发明了语言,语言就可以创造故事,创造一个虚拟世界,通过故事就可以将更多的人连接在一起。这也是为什么一对一,黑猩猩可以将人像个布娃娃一样扯得稀烂,而一群黑猩猩与一群人打,却被打得落花流水,因为人群的数量可以成百上千。通过语言可以建立强链接。

 

企业是由一群人组成的,而组织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大型组织不可避免。是个组织就必须有管理。为什么企业需要管理?什么时候需要管理?如何管理?这就是德鲁克探讨的问题。

 

人数超过一百,领导者很难通过了解每一位员工的家庭情况来建立连接,为每一位员工“梳理毛发”,情感沟通就会减弱,如刘长青老师所说,超过了管理者情绪脑可以驾驭的范围,连接弱化,团队的力量也会随之减弱,就没有了“战斗力”。所以一般情况下,组织超过30人就要开始加强管理。

 

企业管理需要通过讲故事。

 

如何讲故事?故事一定是每个人都相信的故事。例如,美元是一个故事。大家还相信这个故事,所以美元还有价值。一旦人们不相信美元的故事,它就会暴跌。

 

企业管理中不叫讲故事,而是讲愿景,讲使命。这个愿景与使命必须是一个真实的,每个人都相信的“故事”。

 

一旦某个使命完成了,组织的目的就没有了。如果实在找不到新使命,这个组织就应该终结,解散。不是每一个组织或企业都可以成为百年老店,不会永远基业长青。它要不断探索自己存在的必要性。也就是说要再找到自己存在的必要性。企业能否存在,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是否有新的使命。这就是为什么德鲁克说企业每隔三、五年要问三个问题,“我们业务是什么?”“我们的业务将会成为什么?”“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

 

如果一家企业创业成功了,它的初始“使命”,或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个时候它就必须引进管理。如果不开始做管理,大家不再相信一开始那个故事,企业就会内部混乱。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创业型企业在创业初期没问题,很团结,一旦成功之后反而会出现“中国式合伙人”现象。因为没有了共同目标,有人想拿钱去享受,有人想把生意继续做大,意见开始不统一。

 

今天的讨论细心的人会发现,所用的知识来自心理学、社会学和历史。这就是为什么德鲁克说“管理是liberal art”的原因。因为只有这些知识才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解释管理中的现象。只有你能够把问题解释清楚,才能够找到方法去解决它。一个问题解释不清,就没有办法解决。只有着急上火或猜答案的份。

 


Copyright ©2019-2020 苏州智健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3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