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管理

General  knowledge  management

基于国际权威领导力模型和最佳实践,根据企业战略、人力资本等实际情况,针对现有岗位领导者以及高潜后备人才,量身定制领导力发展项目。服务内容包括:搭建基于领导力素质模型的选拔、发展、测评体系;提供课堂培训,领导力发展教练、行动学习、导师制等多种发展解决方案。


管理的逻辑



管理的逻辑

 

2018.02.16

 

文|王家骢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点管理的逻辑。一旦了解了“管理的逻辑”,学习和实践管理就变得轻松,容易。

 

德鲁克指出,深谙管理原理或基本逻辑的普通员工,要比90%的不懂管理逻辑的管理者更接近管理的殿堂。

 

经典著作,常读常新。最近又把德鲁克的几部经典重读了一遍,特别是《管理的实践》,《管理:使命、责任、实务》(简称《管理》),以及他在1977年写的《管理入门》(AnIntroduction View of Management)(简称《入门》)。《入门》是1973年版《管理》的简易版,是写给初学管理的人,特别是大学生的。这本书语言更简练,更通俗。读书时有了新的感悟。

 

有了心得就要分享,趁热打铁,说说“管理的逻辑”。

 

德鲁克的一些经典语句,特别是经典五问,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经典五问是“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的顾客是谁?我们的顾客重视什么?我们的成果是什么?我们的计划是什么?”其他语录还包括,“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我们的业务将会是什么?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管理是一种实践,其目的在于行,而不在于知”,“企业的唯一目的是创造客户”,“企业是社会的器官;管理是企业的器官”,“管理的两大功能是营销与创新”,“目标导向管理可以算是管理的哲学”,等等。

 

这经典五问和语录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五问非常重要?它们与学习管理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逻辑是什么?

 

乔布斯在斯塔福大学的一个毕业典礼上讲过一段话,他说,要学会connecting the dots,能够将点连成线。现在我们就把德鲁克的经典之句(点)连成线,来看看管理的逻辑。

 

德鲁克说:管理只能在组织内完成,这里的组织主要是指企业。没有组织就谈不上管理,没有管理的组织也很难生存。换句话说,管理与企业(组织)相辅相成。管理依附于企业而存在,企业依赖管理而持续。

 

既然管理依附于企业(business), 就要知道什么是企业?(What is a business?)不了解企业是什么,就无法创造企业。没有企业管理无从说起。

 

为了说明什么是企业,德鲁克讲了西尔斯的故事。通过西尔斯的故事告诉读者,企业是由人创造的。企业是人为的结果,不是自然而形成的。

 

企业有别于路边摊。路边摊不能算是一个企业,它充其量是一个小买卖。例如,卖麻辣烫的地摊不是一家企业,而同样卖麻辣烫的海底捞就是一家企业。

 

评判一个买卖是否是一家企业,有几个基本标准。1)有没有固定的客户;2)是否有稳定的商品供应;3)是否能够将松散的客户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市场;4)是否有销售渠道;5)是否有一个组织,等等。缺少这些基本条件的只能是一个小买卖,不能算是一家企业。

 

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谁说了算?这就要说到“我们业务是什么?”(What is our business?)

 

我们业务是什么?”经营者自己说了不算,客户说了算。只有客户可以定义一家企业。因为客户有时候也说不清楚,所以“What is our business?”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却很难回答。需要认真分析和思考。

 

回答“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是一个分析流程。首先,要确定我们的客户是谁?(Who is our customer?) 他们认为的价值是什么? (What istheir value?) 回答这些问题,是确认“我们的业务是什么”的第一步。通过确认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方可以推导出企业的“目的与使命”。

 

使命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与目标。要完成企业的使命,就要让企业能够持续生存。企业要想长期存在,必须有竞争力,必须能够创新,持续创造客户需求。因为只有客户能够决定企业的命运。没有客户,也就没有企业。所以德鲁克说企业的功能就是“营销与创新”。营销的目的是创造客户需求,创新的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管理,没有管理便不能持续满足客户需求。企业自身并不能自我管理,必须由管理者来完成管理的任务。管理者该做什么?如何做?这就涉及到管理者的任务。

 

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指出,管理者的任务包括:管理一家企业(Manage a business);管理工作与员工(manage work and worker);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managingsocial responsibilities)。

 

管理一家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企业的目的与使命(purpose and mission)。

 

确定企业的“目的与使命”需要问几个基本问题。经典五问已经指明方向,不再赘述。

 

管理的第二项任务是管理工作与员工,实际上是要做到工作有结果,员工有成就感。

 

要想让工作有成效,员工有成就,管理者必须将工作加以设计,使之容易完成。工作设计不合理,员工会感到沮丧,很难有成就感。

 

任何企业都要为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提供产品与服务就是一个“生产过程”。任何生产过程都有其模式。

 

德鲁克总结出了四个基本生产模式,或生产原则。

 

1)单一产品生产;2)刚性批量生产;3)柔性批量生产;4)流程生产。

 

这四个“生产原则”既适合工业生产,也适合知识生产。挑战在于,人们尚不太明白如何使用这四个基本生产原则做知识生产。这也是德鲁克说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我现在琢磨的就是如何将这四个生产原则运用到知识工作中去。

 

四个生产原则必须灵活运用,打组合拳。

 

用好生产原则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是为了产生结果,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员工的成就感。

 

人类的身体天生不适合做任何工作。只有通过创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才能够提高他们的效能。运用生产原则的目的是帮助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如此,员工才能够有成就感。员工之所以沮丧,是因为工作设计不合理,导致他们做无用功,效率低下。

 

因为工作是由人来完成的,而人需要激励。激励员工就必须了解人性特点。激励就要满足员工的需求。员工需求是多元的,有生理,有心理,有社会,有经济。还有权力等。

 

过去的激励方法是胡萝卜加大棒,这些方法已经基本无效。知识工作者的特点使然。管理者必须提升领导力。

 

什么是领导力?这又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德鲁克一辈子没有写一本关于领导力的书。其中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不认为管理与领导力是分开的。早在1947时德鲁克就说过“管理就是领导力”的话。

 

管理需要用到心理学的知识,但是德鲁克对现在流行的“大众心理”表现的忧心忡忡。

 

他认为,心理学的目的在于认知自己,不是为了控制他人。当管理者试图成为“心理医生”时,这也是一种对员工的控制。因为它暗示员工是“弱者”,需要管理者的“帮助”。无形中管理者有了一种“优越感”。

 

真正好的管理是帮助员工成长,变得独立。

 

管理的第三个任务或功能是承担社会责任。

 

为什么企业一定要承担社会责任?

 

我们在一开始就提到,德鲁克说“企业是社会的器官;管理是企业的器官”。短短两句话说明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也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任何器官都要做出贡献。企业不可能独立与社会而存在。不肯主动承担自己,不能为社会做贡献,甚至危害社会,那么社会就会将这个“器官”摘除,就如同人会将有癌症的肝脏摘除一样。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最近比尔·盖茨给谷歌、亚马逊、脸书等大公司写了一封公开信,提醒他们要“缩小规模”,否则很有可能招致联邦政府的反垄断调查,就像当年微软自己面临的法律责难一样。一旦公司遭到调查,企业管理分散精力不说,员工客户都会受影响。谁都没有好处。

 

归纳一下,管理的逻辑是:确认经营宗旨或使命;定义谁是客户;确认他们认为的价值是什么;分析他们在哪里;将他们组成为一个市场;创新持续满足他们的需求;通过合理的生产流程实现结果;激励员工,培养员工持续有效的完成任务。

 

以上是最近对管理的逻辑的一些思考。还不是很成熟,仅供参考。


Copyright ©2019-2020 苏州智健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3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