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管理

General  knowledge  management

基于国际权威领导力模型和最佳实践,根据企业战略、人力资本等实际情况,针对现有岗位领导者以及高潜后备人才,量身定制领导力发展项目。服务内容包括:搭建基于领导力素质模型的选拔、发展、测评体系;提供课堂培训,领导力发展教练、行动学习、导师制等多种发展解决方案。


“非常六+1”: 一位管普工作者的书单



“非常六+1”: 一位管普工作者的书单

 

2018.06.10

 

文|王家骢

 

这是一份管普工作者的书单(当然只是一部分)。

 

我自诩是一名“管普工作者”。科普,是普及科学知识。顾名思义,管普,就是普及管理知识。

 

管普工作者通常没有自己的理论,他们尝试用百姓能够听懂的语言说清楚管理是怎么一回事。(尽管还不是很成功)

 

缘起

 

最近有好几位朋友发私信问我学习德鲁克应该读哪几本书。问其读书的目的,所有人都说希望能够系统的、有效的学一点管理。知道德鲁克是现代管理之父,而他写过那么多本书,不知道先从哪本读起。希望我能给点建议。

 

知微见著。仅仅一两个人问,或是偶然,属于个别现象。如果五个人同时问同一个问题,就要引起警觉与好奇,说明事情正在发生变化,某种趋势正在生成。

 

德鲁克说,把握趋势不重要,关键在于把握“趋势的变化”。所谓“趋势的变化”是说事情要变还未变的“一刹那”。U型理论说这是“感知的正在生成的未来”。

 

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显然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零敲碎打的学管理既浪费时间,又没有结果。技巧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管理需要。学的越多,管理越糟糕。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学习对企业有帮助、能够落地的管理。人们开始思考,开始寻找,希望学习“有用的管理”。

 

寻来觅去,人们的目光渐渐聚焦在了德鲁克的管理。然而,研习者普遍反应德鲁克的著作难懂。德鲁克的著述颇丰,不知道该从哪一本书开始。

 

人与书要有缘分

 

推荐书好比给朋友介绍对象,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男、女之间有缘分,人与书也有缘分。缘分不到再怎么撮合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有人说凡是给别人推荐书的都不知好歹,都是因为觉得对方不行,才给人家推荐书。

 

我就是属于那种不知好歹的人,虽然并非认为别人不行,但总是希望能够“普渡众生”或“普度众生”。前者是为众生摆渡,脱离苦海;后者则是引人向佛。我做的应该属于后者。

 

把人引向德鲁克,引向正确的管理和系统的管理是我推荐这份书单的原因。

 

这份书单适合谁?

 

这份书单适合所有与管理相关的人。

 

·        如果你是经验丰富的企业老板或高层管理者,这份书单可以帮助你把多年的经验加以梳理,将经验变成可以复制的知识。

·        如果你是高潜人士希望成为未来的高层管理者,这份书单可以告诉你,现在该做什么,并知道未来该做什么及如何做,为将来打下牢固基础。

·        如果你是职场小白而且永远与管理工作无缘,或对管理没有兴趣,这份书单仍然对你很重要,它会告诉你,如何接受被管理,并理解管理到底为什么。

 

非常六+1”书单

 

既然大家希望系统学习管理,就必须有个体系。推荐的书要有高度和广度,更要切合实际。

 

虽说读书不应过于功利,对于管理者来说还要学以致用,毕竟学习“管理的目的在于行,而不在于知”。学习管理最佳方法是“带着问题,在‘用’字上狠下功夫”。

 

管理者面临的问题无外乎“人与事”,事又都是人制造出来的。学习管理一定是“以人为本”,脱离了人,任何管理都将失去意义。

 

人必须存在于社会中,在社会或社区中生活。现代社会是“组织型社会”。“组织型社会”是一个全新的社会。这个新型社会“如何可能”?这个社会中的人“如何可能”?这些都是现代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不是“现在工商管理之父”。他讲的管理是“组织管理”,不是“工商管理”。

 

因为企业是管理中最成功的案例,德鲁克把它拿出来作为成功的案例分析。然而,久而久之,人们误以为管理就是指“工商管理”。所以学习德鲁克的管理首先要改变这个认知。

 

组织”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学校、医院、政府、大学、研究机构、教会等。当我们说企业或公司时,一定要把它理解为“组织”。现代管理是指所有组织的管理。

 

管理中四大基本问题是:管理现在;创造未来;管理自己;领导他人。前二者与事相关,后二者与人相关。

 

非常六+1”的书单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而推荐的。

 

先列书单,然后把每一本书对我的启发做一个介绍。

 

德鲁克一生写过47本书,著作等身。为了节省时间,并且能够掌握其核心思想,我特别推荐德鲁克的六部经典之作,它们分别是:

 

1,《公司的概念》

2,《管理的实践》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4,《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5,《领导者的七门必修课》*

6,《功能社会》

 

这并非德鲁克本人所著,而是本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德鲁克的基本思路设计的一门领导者素养的课程。

 

“+1”是那本书虽说“不是最重要的,却是本人(指德鲁克)最喜欢的一本书。”

 

+1,《旁观者》

 

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是这个“六+1”?德鲁克还有很多非常经典的著作,如《21世纪的管理挑战》,如《后资本主义时代》,如《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这些书都非常经典,也非常好看,但是每一位管理者应该牢记,你的首要任务不是读书,而是做管理,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不要试图把自己变成读书专业户!那样就违背了德鲁克的初衷。德鲁克说“管理的目的在于行,而不在于知”。知识的价值不在多,而在于实用。不知道如何实践,知识再多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推荐理由,我们从每一本书得到什么?

 

推荐书总要说出个子丑寅卯。当然,以下所说只代表我个人观点。至于你可以从每一本书里得到什么,还要靠自己去感悟。

 

一,《公司的概念》

公司的概念.jpg

这本书是现代管理学的开山之作,出版于1946年。我曾经提议将1946年定位“现代管理学元年”。在这里我再次呼吁,请记住1946年是“现代管理学元年”。

 

很少有人推荐这本书,嫌这本书“太古老,太陈旧”,毕竟它出版于七十多年前。受进化论的影响,人们错误地认为凡事越新越好。但是评定一本管理书的价值不应该以“新”为标准。经典著作如陈酿,年份越古老越值钱,因为它经历过时间的检验和历史的沉淀。

 

对于中国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也许是学习“正确的管理”的启蒙之作。这本书弥补了传统文化中一个缺失的概念。

 

概念是认知世界的工具,也是认知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概念缺失,认知就有困难。

 

概念也是链接人与现实的工具,也是认知世界的粘合剂。没有概念,整个世界是凌乱的,杂乱无章的。只有通过概念才能够建立认知世界的模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有家、国、天下,而在家与国之间少了“组织”这个现代社会的重要概念。现代社会是“组织型社会”,如果缺少组织的概念,很多事情就无从说起。

 

通常人们会认为公司是一个经济实体,德鲁克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公司,天才般的提出“公司是社会机构”这一重要概念,经济只是公司管理中的一个维度而已。

 

公司是社会机构”这个概念,它打破了人类认知公司的局限性,也因此掀起了一场“管理热潮”。

 

只有读了《公司的概念》,才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德鲁克说“management is a liberal art”。读者才能够知道德鲁克是如何在“租来的土地上,用借来的工具”建立起管理学的。

 

现代管理学脱胎于政治与社会学,而不是经济学。我认为,学习德鲁克如果不读《公司的概念》,至多学到的是一个“腰斩版”的管理,半吊子的管理。

 

学习德鲁克管理,必须从《公司的概念》读起。

 

二,《管理的实践》

 

管理的实践.jpg

《公司的概念》讨论了组织的原则、政策以及高层管理者的任务。定义了公司的概念。接下来,就需要对一家公司进行管理。具体操作,就要学习《管理的实践》。

 

《管理的实践》是一本普及管理知识的书,人类第一次有了管理学的“教科书”。德鲁克总结他十几年的咨询经验,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归纳法,将管理变成了可以教授和可以学习的知识。

 

如果说《公司的概念》还是偏理论的,《管理的实践》则是实操的。它告诉学习者如何建立一家公司(组织),如何管理一家公司。

 

《管理的实践》通俗易懂,不需要解读。不过掌握了该书的基本结构之后,学习起来会更轻松顺畅。

 

《管理的实践》从管理者的角色、任务出发讨论了管理者的三大职能:管理一家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与工作。

 

随着对管理认知的深化和知识工作者的出现,德鲁克在1973年版的《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中,将三个职能修改为:管理一家企业;管理员工与工作;管理企业的社会责任。没有再将管理者与员工加以区分,在德鲁克看来,知识工作者也是管理者的一份子。

 

《管理的实践》中有两个概念必须特别指出:目标导向管理和自我控制。

 

企业是一个微缩的社会,没有共同目标,在里面的人就是一群散兵游勇,他们做乱的机会大于造福。弄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存在的组织,里面的人员可能就是一群“暴民”。有些地方的城管就是一例。

 

《管理看实践》告诉管理者如何定义公司的使命,如何制定公司的目标。通过公司的使命凝聚员工的力量。

 

管理不是控制,起码不是“他控制”。正确的管理是自我控制。每一位员工都要做好自我控制,控制的指标叫KPI,现在时髦的说法是OKR。《管理的实践》给出了八个OKR的范围。

 

目标一旦确定,管理者就需要做好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jpg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书于1966年。大多数管理的书籍都在讲如何管理别人,而德鲁克却强调管理者要做好自我管理。

 

德鲁克的伟大在于,他不仅发现了“组织型社会”,还发现了“知识工作者”。知识工作者的特点让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着管理者角色。德鲁克认为,只要一个员工做决策,而他的决策对公司产生影响,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管理者好比是公司的“合伙人”,而我们知道对于合伙人是不能采取“命令与控制”的手段的。合伙人、知识工作者必须学会自我管理。

 

说到自我管理,很多人会感到泄气。认为自我管理太难做到。

 

如果按照德鲁克的建议去做,做到卓有成效并不难,但是它要求管理者培养几个简单的习惯。

 

这五个简单的习惯是:

 

1、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2、学会关注贡献

3、发挥所有人的优势

4、分清轻重缓急,做正确的事情

5、最好有效的决策

 

这五条既是行动也是认知,与思维和行为密切相关。

 

四,《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jpg

这本书出版的时间是1985年。

 

管理者肩负着四大任务或功能。这与职能不同。职能是在功能之下的具体工作。

 

管理者的四大功能是:管理现在、创造未来、管理自己、领导他人。

 

《管理的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做好“管理现在”的事,《卓有成效》是为了管理好自己,《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为了“创造未来”。

 

公司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必须成为永续经营的组织。德鲁克说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创造顾客。

 

顾客决定公司是否可以永续经营。没有了顾客,公司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然而,顾客的需求不断变化,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管理者是为企业注入生命力和活力的一群人。企业的活力来自新的商机。如何寻找新商机?如何找到创新的机遇?如何把机遇变成财富?将心动变成行动?这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要解决的问题。

 

德鲁克在书中介绍了“七个创新的机遇”,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企业家战略。

 

中国正处在变革与转型期,提高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国策。此时读这本书可谓正当时。

 

五,《领导者的七门必修课》

 

这不是德鲁克写的书,事实上德鲁克一生没有写过关于领导力的专著。但是他在晚年,曾经做过一个系列讲座,通过几个人物介绍了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这是我根据他的课程结构设计的一门课。

 

诚如德鲁克所说,人比概念有趣的多。我试图通过七个人物来介绍领导者的“道、德、仁、义、礼、智、信”。这七个人物分别是英国女王,印度圣雄甘地,英国探险家沙克顿,清末商人胡雪岩和乔致庸,历史人物曾国藩以及通用汽车前董事长斯隆。用他们的事迹讲述七项基本修养。

 

课程使用了大量的视频案例,学习起来既生动又实用。

 

六,《功能社会》

功能社会.png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了解了德鲁克的初心,方能够领会他的处心积虑。德鲁克一生的努力,都在建设一个“允忍的功能社会”。

 

《功能社会》是一部锦集。它集合了德鲁克六十多年思想的全部精华。该书为研习者提供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脉络。从《经济人的末日》到《工业人的未来》,从《管理的前沿》到《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挑战》,这本书囊括了德鲁克的全部重要观点。

 

由于种种原因,这本书并没有将全部内容翻译,有些重要思想被删掉了。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这是所有研习者应该认真阅读的一本书。

 

“+1”,《旁观者》

旁观者.jpg

德鲁克说“这本书虽不是我‘最重要’的著作,却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一本。”

 

这本书也是我最喜爱的一本。该书幽默而又不失深沉。引人发笑又让人落泪。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在一个脑死亡的社会”,尽管人们努力保持生活的优雅,但是依然看不到希望。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大师是如何炼成的。同时也可以知晓为什么德鲁克强调多元化,而对绝对理性深恶痛绝。

 

这本书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在工业化时代仍然保持人文的思考,如何在冰冷的机械世界,保持人的个性和人文关怀。

 

羊羔虽美,众口难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味,有不同的需求。这份书单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是对于希望系统学习管理的人来说,或许有一点帮助。能够做到这一点我已经心满意足。

 


Copyright ©2019-2020 苏州智健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3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