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的另外一个前沿
2018.07.17
文|王家骢
关于中、美贸易战,社会上下似乎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大家都认为这场贸易战将是一场持久的斗争。至于会打多久,三年、五年还是二十年没有人可以预知。有一点可以确认,这场战争不会是“闪电战”。这也不是一场简单的贸易之争,很有可能演变成一种新型的“冷战”。
“新冷战”将在四个前沿阵地展开:金融、科技、军事和管理。而决定胜负的关键在管理,在人的素质。
贸易战是一场“危机”。有“危”就有“机”,危险与机遇总是并存。贸易战暴露了中国工业结构的硬伤,也暴露了企业管理的软肋。同时也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机会。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把握住机会,彻底改变管理思维。具体应该把握什么机会,文章后面会谈到。
对于前三个领域我没有发言权,想就管理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美、苏之间的冷战共分为三个阶段,逐步升级。从1947年开始,持续打了44年,最终在1991年以前苏联解体宣告结束。
也许有人会说中美之间是一场贸易战,美苏之间是一场意识形态的斗争。事实,中美之战表面上是贸易争端,实际上已经逐步演变成了意思形态上的斗争。这种观点中、美学者均有论述,如郑永年,孙立平等学者。这里不赘述。
中、美贸易战已经走完第一个阶段,已经形成了冷战的趋势,接下来的斗争会更加凶险。美国会四面出击,变本加厉,因为他赌的是世界霸权地位。
影响这场无硝烟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不仅是技术,不仅是金钱,更不仅是军事实力,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虽然中国经济的体量很大,我们的综合实力还是比较落后的。
早在四十年前邓小平先生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德鲁克说,“管理是现代社会的技术(technology)” 。德鲁克明确指出,“发展中国家并不是发展上落后,而是管理上落后。”
管理也是第一生产力。
我将这次贸易战看作是一次重大的社会改革的机会。
上个世纪三十年,美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出现的严重的大萧条。罗斯福政府采取“新政”,锐意做社会改革。提出“不是经济,而是社会”的呼吁,最终使美国成功地走出了经济大萧条。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帮助美国恢复经济也是功不可没。
未来的中美之争既要拼硬实力,更要拼软实力。软实力包括国家形象,社会体系,管理水平,公民素质等等。
如果我们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公民,不要走到哪里就让当地人讨厌,那么中国人会比美国人更令人尊重,更受人爱戴,我们就可以在赢得世界的尊重,可以赢得他们的同情与支持。
这次俄罗斯人就做的非常好,通过世界杯让全世界看到俄罗斯人的素质,改变了西方人丑化俄国人的宣传,赢得了世界各国人的尊重与爱戴。
中国要想赢得这场战争,要加强经济实力。经济实力提升,商业必须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社会精英,人才流向哪里,决定了一个行业的兴衰。
吸引社会精英进入商界,社会观念必须转变,必须创新。社会体系要从“重商主义社会”(mercantile society)转向工业体系社会(industrial society)。
在重商主义社会,企业家的地位是“二等公民”,他们的社会地位永远在官员之下。美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社会精英不走仕途。美国社会的这一特点与欧洲和中国截然不同。
虽然英国是工业时代的发祥地,他们播下了工业时代的种子,但是工业社会却率先在美国实现。煤炭和钢铁工业最早在利物浦出现,最终却在匹兹堡形成规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英国没有过早脱离重商主义社会。
英国没有保持住她的工业帝国的位置,与其社会价值和社会结构密切相关。
在英国,社会精英,一流的人才向往的职业是外交官,英国海军军官或银行家。在美国荣耀归于企业家,如卡内基,洛克菲勒,福特,沃森,盖茨,巴菲特,乔布斯,贝佐斯等人。
吸引精英进入商界,除了“要像尊重科学家那样尊重企业家”之外,还要采取行动,改善企业管理的环境,要为年轻的精英提供更多和更自由,更自主的创新空间。
企业只有通过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才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
现在企业普遍抱怨人难招,难留,难管。这与现有企业的管理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
我前几天在西安做过一场沙龙,收集了企业家的一些信息,大家可以看一看他们主要的关注点在哪里。
为什么现在人难管?为什么以往的激励方法,“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无效?企业管理应该做哪些创新与改革?企业通过什么来为这次贸易战做贡献?
具体做法有哪些?我又如何可以帮助到大家?我能贡献什么?
1)在过去的近二十年中,我一直在思考知识工作者如何管理的问题。通过学习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我总结出了知识工作者与普通劳动者的五大差异,如何衡量他们的工作成果的方法,以及快速诊断企业是否健康的方法。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中美贸易战,我可能还会再拖延一段时间,但是中国社会不能等,中国企业也不能等。因为他们等不起了。
企业管理者现在可以做的事情有:
1)鼓励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多元化思维。
发展经济需要创新,创新需要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而非人云亦云的“奴才”。有独立人格的员工都是“难管”的员工。管理者是否有能力有意愿用好这些人?
如何激励有能力的员工?如何留住他们?这是挑战一。简单的股权激励可能适得其反。
2)组织结构要去集权化,给员工更大的自主决策的权力。这样才有利于培养有独立决策能力的管理人才。
人才培养最难的是独立决策的能力。只有给员工更多独立决策的机会,他们才能培养出这个能力。去集权化需要组织结构扁平化。新的组织结构如何搭建?这是挑战二。
3)引进正确的管理机制,采取“目标导向的管理”。
没有人可以告诉知识工作者该做什么,他们必须学会自我管理,根据企业的整体目标设定自己的工作目标。
知识工作者如何做好自我管理,这是挑战三。
4)建立良好的创新机制
企业要竞争就必须创新。创新必须是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的创新。否则创新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反而会造成伤害。
创新的机遇在哪里?如何有效的组织创新?如何培养每个人的“企业家精神”?这是挑战四。
5)企业必须为改善社会环境做贡献
企业既是社会的“创造物”,也是社会的“创造者”。企业是社会的器官,它能够健康存在取决于环境是否健康。社会环境又来自企业自己的创造。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是企业的第五个挑战。
以上这几件事做起来并不难,关键在于企业家和管理者是否有愿意采取行动。我们也有了成熟的培训内容。
不要再学那些“花里胡哨”的培训课程了,如果那些东西有用,企业管理水平早就提升了不知道多少倍了。如果那些东西有用,企业家也不会到处去学新课程了!
如果你愿意,明德学堂希望与你同行。
Copyright ©2019-2020 苏州智健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3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