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管理

General  knowledge  management

基于国际权威领导力模型和最佳实践,根据企业战略、人力资本等实际情况,针对现有岗位领导者以及高潜后备人才,量身定制领导力发展项目。服务内容包括:搭建基于领导力素质模型的选拔、发展、测评体系;提供课堂培训,领导力发展教练、行动学习、导师制等多种发展解决方案。


从几何学看管理



从几何学看管理

2018.08.29

 

文|王家骢


从几何学看管理.jpg



2018.08.29

 

文|王家骢

 

知识时代的重要能力是思维。思维是一种乐趣。训练思维需要玩一些思维游戏。

 

今天跟大家一起做个思维游戏吧。

 

今天讨论的话题既不属于科学也不是哲学,更不是定论,仅仅是一个思维游戏。只是为了“好玩儿”。目的只是为了引发思考。

 

刺激我思考这个问题的起因是关于“唯物论”的讨论。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直觉中一直认为“唯物论”有缺陷,但是又说不清其缺陷在哪里。困惑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因为在准备九月底的一个演讲,希望看到德鲁克的管理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所以开始重读《道德经》,当我读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受到了启发,有了灵感,才有以下这个思维游戏。

 

在群里,我们一直在争论企业是否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在争论不挣钱的企业是否耍流氓这个话题。而我们以前给出的答案都没有什么说服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的观点很明确,一直反对“唯利是图”,不赞成“人是纯物质的”认知。更不赞成纯物质激励。

 

仔细思考一下发现争议的焦点在:企业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还是建立在物质和精神的基础上?

 

德鲁克在《功能社会》前言中写过这样一段话:“It is not true that a society mustgrow out of the material reality around it. There can be a social organizationof a physical reality on the basis of values, disciplines, ideals, conventionsand powers which belong completely to another social reality. ”

 

这句话的中译本是这么翻译的:“社会必然在它所处的物质实体基础上发展,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也许在完全属于另一个社会实体的价值、准则、理想、习俗和权利的基础上,可以建立一个物质实体的社会组织。”

 

虽然不是很精确,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意思。

 

换句话说,德鲁克不认为物质是所有事物的基础,企业和社会不一定建立在物质基础上。企业完全可以从非物质开始。社会或企业可以是“无中生有”,从非物质的基础上开始发展。

 

我们是否可以证明企业不一定建立在物质之上呢?企业是否可以“无中生有”呢?

 

我想从几何学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几何学的讨论是从一个“点”开始。

 

欧几里德在《几何原本》中定义:“点:不可以再分割”,也就是说它是最基本单位。

 

客观的说,点,在物质世界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我们无法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点”,如果画出来,它已经有了维度,成了一条线,或是一个“面”。

 

在几何学中“点”就类似那个“无”。但是“无”不是空无,不是虚空,不是emptiness。

 

从一个点到另外一个点,就形成了线。线,是无宽度的长度。它是一维的。这时就有了“有”,现在纸张上有了一条线,在物质世界上就有了存在。这是不是“无中生有”呢?

 

有了两条线,就形成了一个“面”。面只有长度和宽度。三条线就形成了“体”。体,则有长度、宽度和高度。此时,物理空间就形成了。

 

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这个过程是发展。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那这可不可以理解为“道生一,一生二,而生三,三生万物”呢?

 

当然,我这是从几何学的角度理解。中国理解一二三是从“天、地、人”的角度出发。

 

人是一切问题的来源。天与地之间没有问题。只要有了人就会出现问题,所有问题都是人制造出来的。这个世界没有人,就没有问题,没有麻烦。

 

点、线、面、体的思维在管理上如何用呢?

 

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从一个“点子”开始的。我有了一个想法,产生了一个“点子”,这其实还只是一个“无”。只有采取行动,画出一条道来,才能够开始。这条道,就是商业计划书,是企业的战略。但是只有战略还不行,它只是一个“面”,还要有组织。组织就成为了一个“体”。

 

体,是三位空间,没有生命力。谁来赋予这个体以生命力?那就是管理者。德鲁克说“管理者是赋予企业生命和活力的人”。也就是说企业不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不是自然而然生成的,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举的西尔斯的案例,就是要说明,企业是由人创造的,是从一个点开始的。

 

由此可知,人是企业的关键因素。

 

从点到体,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由人来完成。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我的理解这也是为什么说“管理是一种实践”的根本原因。

 

点是“无”,线开始“有”。“无中生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的生意起于一个主意,一个想法,一个idea。起于“无”,有点子才有了生意。

 

当今企业最难的是创新,而创新最难的是先有一个“点子”。如何产生点子,这才是管理创新的难度。

 

点子不来源于物理世界,而是来自思维。训练大脑,开发智力是学习的内容。

 

如何训练大脑?如何产生点子?这又是一个问题。

 

点子又可分好点子,坏点子,俗话说的好主意,坏主意。点子可以很正,但是道划歪了,也得不到好的“体”。滴滴打车的点子很好,但是道划歪了,于是企业就会频繁出问题。

 

起点与哪个点链接,决定了道。企业的想法如果不能与顾客价值连接,企业的经营之道就会不正确。

 

如果企业只是为了钱,只想与资本对接,划出来的道就是“流氓之道”。

 

也许每一家企业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创业的原始“点”,即那个初心,以及对接的点,看看为企业划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道”。

 

企业只有“道”正了,才可以持续发展。


Copyright ©2019-2020 苏州智健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3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