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管理的实践》(一)
2016.09.08
文∣王家骢
各位群友,早上好!
欢迎大家关注稍后的分享。
从今天开始,我带领大家读《管理的实践》。
我也是边学边讲,现买现卖,大家要带着批判的态度,独立思考的态度听我讲。我说的只代表我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彼得德鲁克。如果有讲解不到位的地方责任由我来承担,与彼得德鲁克老人家无关。
先说说为什么要带领大家读《管理的实践》这本书。
其实这个目标去年就定了,只是没有实施。最近与群友交流让我有了很多的感触,如木工是做减法,《清教徒的礼物》给我的启发,让我下决心重新再读一遍《管理的实践》。既然自己要读,找一群人“陪读”,岂不惬意?
我一直认为管理者是企业的资源,卓越的管理者更是企业紧俏的资源。卓越管理者手中的紧俏资源是他们的时间。如何在不浪费他们的时间的情况下共同学习,也是一个挑战。
他们是一群好学,奋进的人。 但是管理学相关的著作如“过江之鲫”,多如牛毛,新理念,新知识层出不穷,令管理者目不暇接,莫衷一是。时间花了,却没有见到明显的效果。怎么办?
首先要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然后明确方向,加上努力,几年之后管理能力必有明显的改善。
那么学习的方法是什么呢?推荐我最近悟出来的“损益法”。它受“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及木工的减法的启发。
损而又损是减法。读书其实不在多而在精。读一本经典胜过读百本“鸡汤”。所谓“损”就是在读书的数量上要做减法。书不是越多越好。益是加法。加是指在质量方面增加。读书重在质量。
为什么我建议大家先从读《管理的实践》开始呢?
我认为《管理的实践》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被读者低估了。尽管我们知道这本书很有名气,它的出版奠定了现代管理学的基石,但是对它的意义、价值却没有完全领悟。起码我以前是这样的。
彼得德鲁克在1985年《管理的实践》这本书的再版《序》中提到“有一位全球最大的银行董事长一再提醒下属,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本管理的书,那就去读《管理的实践》好了。”这位银行的董事长,据我的推测,是花旗银行那个时候的董事长Wrinston。
根据他的说法,我提出“如果你只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一个人的管理学,那就去读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好了”。
因为每一位管理者都是忙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管理”,而不是“读书”或“参加培训”,他们的时间有限,所以我才建议大家读经典。
彼得德鲁克一生著作等身,共计出版了47本书,本本是经典,或接近经典,为什么单单要大家先读《管理的实践》呢?其理由是什么?
我的理由是,就将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将管理视为一个整体来说,没有一部管理学著作可以出其左。在《管理的实践》出版之前,大多数学者或实践家都是把管理中的某个功能作为讨论的重点。如巴纳德,福丽特,泰勒,法约尔,梅厄。不可否认他们的著作都是经典都很伟大。
就企业的目的,管理的本质,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方面而言,又很少有管理学的著作可以出《管理的实践》之右。例如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客户”,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更清晰更简洁的定义。
彼得德鲁克说“企业是社会的器官,管理是企业的器官”,企业的社会责任是降低由于生产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同时要减少对人身自由的限制。
是彼得德鲁克将管理研究的前沿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到现在这个前沿的发展并不明显。后来的学者讨论的很多问题,彼得德鲁克老先生早就说过了,后人不过是炒冷饭而已。
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或读懂《管理的实践》这本书呢?这本书到底给我们指明了哪些方向呢?
学习的方法前面提到了,就是“损益法”,方向也要明确一下。
《管理的实践》这本书与其说是管理学著作,不如说是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大纲,是管理实践的路线图,也是管理的启蒙之作。
前一段时间我说要做管理启蒙这件事,现在看,读懂《管理的实践》就可以达到启蒙之目的了。
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这本书中明确指出管理的功能或管理者的工作有三个:管理好一家企业(managing a business),管理好管理者(managingmanagers ),管理好工作与员工(managing work and worker)。
管理好一家企业就要做好营销与创新。管理好管理者就要做到卓有成效。管理好工作与员工的目的是要激励员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激励员工也是一种领导能力。
我们在前面提到,《管理的实践》是彼得德鲁克整体思想的大纲。他在后来的著作中又对很多问题做了详细的描述。
例如,如何管理好一家企业?彼得德鲁克在《成果管理》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等著作中做了详解。如何做到卓有成效?管理好管理者?管理者必须学会自我管理。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给出了答案。如何激励员工?做好了管理,创造出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有机会成熟和成长就是对员工最好的激励。企业该如何变革、创新?彼得德鲁克在《动荡时代的管理》一书中做了详尽的描述。
作为一名管理者,只有带着问题学习管理才能够有效。否则学也是白学。
现在的培训市场就存在这样的问题,给管理者讲了一大堆与他们目前的工作不相关的知识,造成一是他们不爱学,二是“培训疲劳”。
重读《管理的实践》其意义在此,让管理回归,让管理培训回归本质。
如何读《管理的实践》,怎么才能读进去并且读懂,且听下回分解。
Copyright ©2019-2020 苏州智健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3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