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9
文|王家骢
今天是德鲁克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日。缅怀大师的同时简单谈谈我对如何有效传播和实践德鲁克管理思想的一点看法,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德鲁克管理思想进入中国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据我所知,最早将德鲁克推荐给国人的是杨沛霆教授,他也是《中外管理》杂志的创始人。他推荐的第一本书是《有效的管理者》,后来被译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胡耀班、朱镕基等人都读过这本书。胡耀邦还特别推荐给社科院的人读。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1999年北京德鲁克管理学院的前身正式成立,那个时候叫光华管理研修中心(与北大光华不是同一个机构),至今已经整整20年。
尽管德鲁克管理进入中国很早,我们发现德鲁克管理思想在中国的影响力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而各个推广机构做的十分吃力。
一种正确思想的传播本不应该如此困难。当然刚刚起步阶段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20年过去了局面依然没有打开,就有必要反思,审视一下哪里出了问题。
但凡接触过德鲁克著作的人都感觉他的管理思想很扎实,都认为获益匪浅,但是仍然有些人抱怨德鲁克的管理不落地,甚至怀疑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是否已经过时?这是严重的“不一致”。
导致不一致的原因有哪些?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怀疑,抱怨的现象存在,就一定有其背后的原因。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对此我做了极为粗浅的分析与反思。归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1)宣传过度,有些机构过于功利,急于求成
2)课程中关于中国企业的案例太少
3)概念过于繁杂,缺少一个“统一场”
4)讲师水平参差不齐
5)现有培训培训课程内容过于陈旧,没有更新,“20年一贯制”
过度宣传造成逆反心理。
德鲁克指出:宣传不是没有效,而是太有效。过度宣传不会导致人们相信宣传的内容,而是导致人们什么都不信。动辄德鲁克,张嘴闭嘴德鲁克,会给人留下王婆卖瓜的印象。加上市面充斥着各种类似“学管理就学德鲁克”的口号,这种广告缺乏公信力。
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包括很多德鲁克不讨论的内容,如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等。我们不可以说德鲁克没有讨论的内容不重要,更不可以说只有学了德鲁克才可以做管理。管理很多其他流派,如泰勒的科学管理,还有其他管理大师,如马奇,西蒙,汉迪,马利克等。德鲁克本人对这些人都非常尊重,我们没有理由排斥他们。
缺乏中国企业成功的案例
据我所知,讲德鲁克管理所使用的案例大多是德鲁克经常使用的案例,如西尔斯,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但是这些企业已经是昨日黄花,甚至已经成为管理的反面教材。通用汽车在2009年6月1日宣布申请破产法保护,西尔斯已经濒于破产,如果使用这些案例,很难令中国企业家信服。
相反,现在却有很多中国成功企业的案例,如华为,阿里巴巴,海尔,西贝,海底捞,还有很多草根企业,如浙江的力诺,广州的锁春,贵州的一些小微企业。我们需要将这些企业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
检验一家企业的管理的标准不应该是他们是否学习过德鲁克的著作,而是他们是否符合德鲁克的“人文管理精神”。2019年11月17刚刚结束的德鲁克纪念大会上,我发现有些企业未必真正读过很多德鲁克的书,但是他们都很成功。他们成功的根本在于把员工当成人对待,而非工具。德鲁克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只要企业管理符合这个精神,可以说他们都在践行德鲁克的管理。
缺乏“统一场”
市面上管理概念繁杂,缺乏一个“统一场”。能否有效实践德鲁克管理思想,取决于是否能够在同一个场域,同一个层面讨论管理问题。如果在不同的层面讨论和学习德鲁克,结果势必是“鸡同鸭讲”,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词,无法沟通。
建立“统一场”必须站在德鲁克的角度看管理,而非站在我们的角度看德鲁克。大多数研习者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德鲁克,而非站在德鲁克的角度看管理。视角偏了,结论就错。
德鲁克是站在社会的角度看企业,看管理,而很多人是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德鲁克。通用汽车就犯了这个毛病,所以他们将德鲁克拒之于通用汽车之外。
只有站在德鲁克的角度看社会,看组织,看个体,才能够理解他老人家发心。德鲁克看到的社会是知识社会,组织型社会,雇员社会。是组织就必须有管理。
这个社会是史无前例的。这个社会该如何建设?谁来建设?其标准是什么?这个社会与组织、个人的关系又是什么?如果管理失败会给人类带来哪些不幸?知识社会谁是领导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应该如何培养?他们的责任是什么?
管理者,企业家只有将这些问题一一做出回答,才能够自觉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内容亟待更新
最后一个问题是培训内容如何设计,如何更新。
德鲁克说,只有中国人能够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必须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才能够落地。
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必须将德鲁克变成“中国的德鲁克”,而非简简单单的“在中国的德鲁克”。“在中国的德鲁克”只能够飘在天空,自然无法落地。这就是很多人认为德鲁克管理不能落地的原因。不是德鲁克不能在中国落地,而是我们这些从事德鲁克推广的人没有做出自己该做出的努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德鲁克管理思想与中国文化相比较。
德鲁克管理在中国落地的根基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德鲁克管理在中国落地的根基或土壤是“人本主义”,即儒家文化。人本主义将人作为整体看待。人是一个整体,他要有“身份和功能”,身份只能在组织中体现,功能只能在社会层面完成。
做好管理的实践只需要把人当成人对待。西贝、海底捞的成功的地方就在这里!
在组织内员工得到尊重,才能调动出他的善意;只有调动出他的善意,才能发挥他的创造力。未来的企业需要的是每个员工的创造力。
人作为一个整体,有身(body), 心(heart),智(mind)、灵(spirit)。
有效的管理实践必须要满足人在这四个方面的需求。而管理者自身必须做出榜样。德鲁克说“管理主要是以身作则。”(Managementis largely by example)
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有大格局(body),大智慧(mind),大慈悲(heart)和大意愿(spirit)。
学习和实践管理并非要一个人发财。诚如某位嘉宾在大会上所说“学习管理不一定让你成为百万富翁,但是百万富翁一定要学习管理”。实践管理可以让个人成为一个完成的人。百万富翁必须有完整的人格才能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Copyright ©2019-2020 苏州智健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3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