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管理的实践》(二十六)组织结构建设
2016.11.08
文∣王家骢
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本管理的书,那就去读《管理的实践》。如果你觉得阅读、理解有困难,那我帮你读懂《管理的实践》。
---------------------------------------------------------------------
第十七章的题目是“管理结构建设”,我自己认为应该译为“组织结构建设”。英文是“Building the structure”。第十七章通篇都是在讨论“组织结构建设”,而不是“管理结构建设”。文字翻译不准确很容易误导读者。
《管理的实践》一书告诉我们管理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有些话无论如何重复都不为过。例如:管理的三大功能: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及工作。
管理管理者又分了六个部分:目标导向管理及自我控制,管理者必须管理,组织精神建设,CEO及董事会,培养和发展管理者,最后是组织结构建设。
组织结构建设在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尽管它属于“管理管理者”的范畴,彼得德鲁克还是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讨论。第三部分“管理的结构”(我自己认为比较贴切的翻译应该是“组织的结构”)详尽地论述了组织结构建设的问题。
组织结构建设是一个过程。任何过程都需要“二次创造”。第一次创造是在设计层面完成的,第二次创造是在操作、实施,执行层面完成的。什么是“二次创造”?
举一个例子。假设我们要盖一栋楼。盖楼是一个过程。在开工挖地基之前,先要有图纸设计。图纸设计是第一次创造,这个任务是在想象力层面完成的。图纸设计完了,再交给工程队去实施,设计是第一次创造,施工是第二次创造。
组织建设也是如此。管理者先要对组织作分析,活动分析,决策分析,关系分析。然后决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组织结构。第十六章讨论的就是组织结构分析。它类似楼房的图纸设计。
第十七章讨论的是“楼怎么盖”,“如何做组织结构建设”。
为什么彼得德鲁克十分重视组织结构建设?特别要把它作为独立的部分?有必要做一个说明。
彼得德鲁克在评价自己的贡献时说,他的贡献之一就是“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见《管理的实践》“我认为我最重要贡献是什么?”)
彼得德鲁克是第一个看到现代社会是一个“组织社会”的人。
在现代组织社会,每个人都需要依靠组织生存。组织不仅仅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如工资,还是人的机会,荣誉的来源,身份的象征。没有组织,脱离了组织,一个人可能活着,但是没有存在感。存在感来自他人。这样是为什么互联网时代微信可以满足人存在感的需求。每天刷微信、发微信,目的之一是找存在感。不被人关注,就没有了存在感。
例如,街边的乞丐,他活在那里,但是路人一扭脸,乞丐人已经在路人眼中不存在。乞丐没有组织,因此缺乏存在感。
既然组织对每一个人来说如此重要,它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这个结构建设的原则是什么?第十七章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彼得德鲁克给出了他的解答。
任何组织结构建设都要做到:1)组织结构必须以绩效为目标;2)组织结构尽可能扁平化,管理层级越少越好;3)组织结构必须有利于培养和检验未来管理者。
组织的存在不是为了自身的存在而存在,而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需求而存在。它的目的在组织之外。医院的目的不是要把病人留在病房,而是让他们恢复健康,重返社会。学校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留在教室,而是要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教会的目的甚至不在这个地球上,而是让人的灵魂升到天堂。
组织建设必须有助于企业完成使命,达到目的,卓有成效。
组织内部需要沟通。沟通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中间的环节越少,信号衰减的速度越慢。组织结构层级过多不利于内部沟通与信息的传递。
企业应该可持续发展,超越创始人的自然生命。它必须有接班人。培养接班人最具挑战性,培训的在于提高未来管理者的视野,广度和独立决策的能力。组织结构设计太窄,太过于职能化,每一位管理者接触的工作内容过于狭窄,不利于培养未来的管理者。
建筑有建筑的原则。组织也有组织建设的原则。组织结构建设原则有两个:联邦分权制和职能分权制。
管理是一个年轻的学科。组织作为一个新兴的机构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自己的理论体系。需要从其他成熟的学科中借鉴。联邦分权制是美国政治体系,彼得德鲁克在讲组织结构建设时参考美国的这一政治体系。
组织结构建设涉及到政治理论。联邦分权制是美国人的发明。这种体制是否适合中国企业,我现在不敢说。
但是我可以这么说,国内企业现行的“联邦集权制和职能分权制”是矛盾的。所谓的“联邦集权制和职能分权制”是指所有决策都是由集团管控,分公司的老总只有执行的份,没有参与决策的份。一个管理者如果从来没有对立做过决策,一旦被摆到决策的位置,会无所适从。
Copyright ©2019-2020 苏州智健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3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