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管理的实践》(二十八)IBM的故事
2016.11.17
文|王家骢
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本管理的书,那就去读《管理的实践》。如果你觉得阅读、理解有困难,那我帮你读懂《管理的实践》。
---------------------------------------------------------------------
终于以蜗牛的速度爬到了该书的第四部分“管理员工与工作”。至此这本书也读到三分之二。
管理员工与工作是管理者三大任务之一,而这部分工作可能最具挑战性。
虽然“知识工作者”这个概念是彼得德鲁克在60年代提出的,但是知识工作者的特点,彼得德鲁克早在50年代就看到了,他在“管理员工与工作”中已经总结出知识工作者的几大特点,如自主性、专业性等。如果说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核心是提高劳动型员工的生产力,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核心就是如何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他的贡献在于其提出了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的问题,并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知识工作者的产生不是突然的,但是其变化确实蜕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员工从非技术员工变成半技术员工,又从半技术员工变成“身怀绝技”的技术员工,有些人甚至成为管理人员。
这一变化说明几个问题,首先,它证明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有非常大的可塑性。人是能够学习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
其二,依照彼得德鲁克的说法,从体力密集型的劳动到脑力密集型的劳动不是一个过渡,而是一种“飞跃”,是从量到质的“蜕变”。
这种变化要求企业管理必须创新。
IBM的故事还证明管理就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IIBM的经验证明了企业能应用科学管理与大规模生产的原则,来生产小量而多样的复杂精密仪器。”
@姜云,你无法量化文员的工作。文员做的是知识性工作,知识生产是无法用数量来衡量的,只能用质量。这也是为什么提高“效率”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提高效能才可以。效率是正确的做事,效能是做正确的事。
要想让员工做正确的事,他们必须学会独立判断。“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一点判断力,并且让员工有机会调整工作的速度和节奏”。换句话说,员工必须能够做好“自我控制”,这也是彼得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在很早以前说过,管理者要相信员工。要相信他们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家长式管理只能让员工更依赖。当员工对管理者过度依赖时,管理者就会感到疲惫不堪,甚至无法完成自己该完成的工作。
相信员工有独立判断的能力,给他们自主权,不仅不会带来混乱,还能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成就感,主动性和生产力。这一点IBM的故事已经证明。
IBM的创新也帮助彼得德鲁克总结出了员工管理的五个维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经济维度,社会维度和权力维度。
IBM在员工管理上的创新为美国的大企业树立了榜样。
IBM还改变了用工的政策,采取不裁员的方法,即使在大萧条时期,IBM也不裁员。这就让员工解除了后顾之忧。没有了后顾之忧,员工才能够创新,能够自己管理自己,制定自己的工作速度和节奏。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习惯方式制定工作目标。
“IBM的员工完全不担心‘太努力反而丢掉饭碗’,他们不会在生产量上自我设限,也不会因为同事的生产量比较高而不满。。。。。他们的饭碗不会因为(变革)饱受威胁,因此他们不会拒绝改变。”
除了以上所说,IBM的故事还给我们哪些启发呢?我们明天接着说。
Copyright ©2019-2020 苏州智健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3803号